1978年,台北市中山北路七段頭的「三玉」公車站  

 

猶記得

剛回台灣的頭一個月

或許是朋友們知道我離開太久

怕我對台灣陌生了

紛紛對我說起了台灣的現況

這幾年的改變

以及未來的預見

而這當中

每個人不免提到的

就是年輕人的低薪問題

還真是個

薪世代的

老生常題

 

其實

大約在回國的半年前

我就有開始在觀察這個問題

而其中的問題所在

媒體及名嘴也都說的差不多了

簡其言以蔽之

『這不是當方面的問題造成的』

廢話

但是真實

 

統整了一下

從三大方面切入

 

第一  方便

台灣的便利性是全球有名的

在極其『便利』的環境下(哪些便利大家心中有數就不多說了)

對於『不便利』的接受度越來越低

這是一個大問題

我在日本工作過

觀察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日本的便利性我相信不會輸台灣

但是日本人遇到不便利的狀況時

多數是先接受而後順應(民族性?壓抑?)

記得有一次在長野縣的滑雪場遇到大風雪

下午的風勢太大導致雪場纜車為了安全起見而停止運作

這時在山下已經有許多不知情的民眾在等上山纜車

到了纜車口才被工作人員通知纜車已停開

雖然滑雪場後來很負責的調派了巴士來將民眾載往上山

但是在冰天雪地上從調度至發車也等待了三十多分鐘

這段時間內

日本人沒有吵鬧

一個個排隊安靜的在等候區

小朋友甚至開始堆起雪人

因為大家都如此

我們幾個台灣人雖然心中頗有微辭

卻也是乖乖的等車(捷運效應?)

相較之下

回頭看看台灣貓空纜車如果發生同樣的事

會是什麼樣子呢

 

第二  無限上綱的人權

在多國工作過的我

還真的沒見過比台灣還要講求人權的國家

歐美所重視的人權

個人覺得比較像是『權益』

你的工作福利不好  待遇不好

欠薪  解雇 等等的

比較屬於這類

而『人權』則比較像是

生活  發言  行為

屬於『使用』上的權力

重『人權』而輕『權益』

學生可以對老師不遜

小孩可以對長輩不禮

顧客可以無限上綱過店主

『人權』的最終進化

就是『寵』

台灣的每個人

每一個產業

每一個單位

都在受寵著

大人小孩互寵

結果誕生 『大小孩』與『小大人』

企業政府互寵

結果誕生 『政府有限公司』與『企業黨國』

勞資雙方互寵

結果誕生 『不求升級只求保守的產業』與『不斷受壓榨卻持續忍受的員工』

互寵已成事實

但是大家又不願意去承認

因為躺了三十幾年的被窩實在太舒服

誰會願意起來呢

 

第三  政府

不顧大利而謀小利

重個人利益大於國家

就這簡單兩句話來形容

站在國家的角度

有什麼比這更寫實更恐怖呢

 

台灣的問題

錯綜複雜

但是統整最大的問題

就是這三個面向

後續的問題

大多也都是由這三個面向所向下延伸出來的

友人問我

台灣要改變該從哪的面向著手

我答

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

但是

問題是由『人』所造成

應該由『人』來結束

我期盼

有一天

台灣能夠出現一個偉人

一個不貪圖方便

一個沒有被寵壞

一個以大局大國

為優先考量的偉人

姑且

就讓我這麼期盼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酗夜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